星空XK·(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星空XK·(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 XK星空新闻中心

机械阀门隔膜阀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曾刚谈科技创新与区域协作

发布时间:2024-09-17 04:55:38    次浏览

  2024年7月21日,《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决定》提出,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近日,澎湃研究所举办“中国2029:四专家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系列研讨会。

  8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做客“澎湃下午茶”,深入解读三中全会《决定》,探讨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展望。在发言中,曾刚特别强调长三角科创协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习明确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为此,中国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实施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守正创新”,有五大基本特征。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必须应对十四亿人口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其次机械阀门隔膜阀,现代化的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避免贫富差距的极端化,推动富裕人群带动其他人群的共同富裕;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物质主义;第四,这种现代化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五,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和平发展,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

  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关于科技体制改革,明确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的重点包括:坚持四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的系统化和协同化,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组织研究,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及重点领域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布局;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增强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的自主权,并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特别是,中央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给予了特殊支持与期待。习在2018年和2019年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设立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并提出以“科创+产业”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长三角的世界级城市群将进一步优化分工,上海将继续发挥龙头作用,而苏浙皖则要各扬所长。新思路包括设立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创新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习在2020年和2023年指出,上海及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持,以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三省一市需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确保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中央要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长三角城市群的41个城市已从“小世界”发展阶段迈入整体一体化的发展阶段。从综合协同能力指数来看,包括经济、科技创新、交流与生态四个领域,长三角城市群的Moran指数保持在10%的水平上,显示出城市群的区域协同效果并不显著。这表明,长三角地区在协同发展上仍存在提升空间,东部城市表现较好,而西部城市相对较弱,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合肥、无锡为节点的“Z”字形发展轴,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有显著的继承性,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十分突出。

  第二,在科技创新方面,长三角地区具有显著的优势。该地区拥有全国最多的科创企业,税收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领先全国。例如,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长三角地区在2021年成为中国的龙头,其产业规模占全国的58.32%。该地区集聚了47.25%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78.41%的封装测试企业及53.81%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芯片产能占全国的63%。长三角已形成了涵盖研究开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支撑业在内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涌现了中芯国际、长电科技、中微半导体等领军企业。由复旦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其他13家单位成立了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动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此外,长三角地区也为全球领军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坚实支持。以华为为例,2023年其研发投入达到1647亿元,占销售总额的23.4%,研发人员达11.4万人,占员工总数的55.0%。华为东莞松山湖研发基地和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分别是其重要的研发基地,其中,练秋湖研发中心占地2400亩,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成为华为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之一。此外,格科半导体项目和阿里巴巴达摩院南湖项目也分别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和200亿元,这些投资将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创造了以民营企业为核心、活力强、效率高、影响大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

  然而,长三角地区在创新资源空间规划方面仍存在不足。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最强(0.84),交流服务与科技创新(0.82)以及与经济发展(0.81)的相关性也很高。而生态保护方面与经济发展、交流服务和科技创新的相关性较弱(分别为0.32、0.23和0.20),显示出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短板。这表明,尽管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生态保护和资源空间规划上仍需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长三角地区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未来发展应围绕几个核心方向展开,以促进区域的全面提升和创新驱动。

  首先,需要明确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思路。目前,该地区的新质生产力还处于孕育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自然生态质量不高和行政分割严重等障碍。因此,必须着力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制度基础。此外,随着经济发展驱动因子从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消耗型要素向科技、数据、关系等增量型要素的转变,重构区域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主导的合作创新网络将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应通过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发挥企业在区域创新系统和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

  第二,在推进海外技术合作方面,应多样化合作伙伴机械阀门隔膜阀,重构中欧合作关系,降低与美西方国家的地缘经济风险。应深化“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制定并启动海外创新合作伙伴计划,扩大国际技术合作的范围和深度,推动我国从全球生产网络主导者向全球生产网络主导者+全球创新网络主导者转变,为长三角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靠的外部支持。

  第三,加大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力度。当前,高端科技资源正向核心大城市集中,而生产厂商则向边缘中小城市转移。因此,推动跨行政边界的产学研一体化,以及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融合,将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史太白基金会的成功经验,设立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主导的5000亿元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为跨界创新合作提供可靠支持。同时,重视本土企业在区域创新共同体中的作用,推动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发展。

  第四,实现新基建、城市群和产业体系的联动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新基建(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和新能源)具备巨大的辐射和联动效应,建议尽快启动国际数据港联盟,并推进6G基站建设。通过新基建的数字工程、融合工程和创新工程,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外,数字港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将成为各城市争夺的重点,应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制定长三角城市群、新基建设施和产业体系的联动规划,推动绿色创新,并实施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联动策略。

  第五,在产业园区合作方面,应开启新的合作模式。推动开发区管委会向开发区开发运营集团公司转变,鼓励集团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以市场机制提升开发区建设与运营效率。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的经验,启动长三角城市间的联合开发与运营,优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合作网络,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最后,完善公共管理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为蓝图,强化法律和刚性约束,确保规划的实施。同时,将蓝图具体化为标准,为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明确的执行依据。建立统一的公共生态环境服务平台,以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推动信息交流,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建议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会的高效协作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不破行政隶属关系,打破行政边界约束”的原则,推动“跨域无感”,发挥集体力量的优势,实现长三角区域全面协调发展。机械阀门隔膜阀机械阀门隔膜阀机械阀门隔膜阀